袁中平的專輯風雅 袁中平古琴曲集 (四)

風雅 袁中平古琴曲集 (四)

袁中平2019年4月22日 7 首歌

風雅 袁中平古琴曲集 (四)

风雅 袁中平 古琴曲集(四) 序 周朝以前即有「弦歌」的形式,如:《尚书.益稷》记载:「抟拊琴瑟以咏」。《琴史.声歌》中曾提到:「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又说:「子夏弹琴以歌先王之道」。《论语.阳货》记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其中无论是风、雅、颂都是可以用咏唱的。使用琴为伴奏边弹边唱,称之为「琴歌」。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相和歌、隋唐时代的清乐,琴都是伴奏乐器之一,或称为「弦歌」。虽然目前所见最早的琴歌是宋姜夔所作「古怨」,但是在东汉蔡邕《琴操》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都收集了大量古琴歌词,可惜曲谱没有流传下来。其后琴歌散见于明清以来的各琴谱中。抚琴而歌的这种形式是由来已久,并创造了琴文化当中不可或缺,完整表达以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的情感与美善。 此辑命名《风雅》,「风」意指民间诗歌词曲之意,「雅」是表达楷则标准之意,亦可视为初习琴歌者所备。每曲之前口述说明曲意内容,或先演奏一遍,或奏唱同步,以敬备详考。 己亥上元节 袁中平 识 演奏者介绍: 袁中平先生 袁中平。号中道人,清明琴斋主。琴学启蒙于孙毓芹先生,受业于吴兆基先生,兼习气功及太极拳。书道拜张隆延先生为师。委怀琴书四十余年,主持中国⼤陆文化行业古琴专业国家标准撰写。曾任青岛大学音乐系古琴研究室主任及教授、台湾南华大学民族音乐学系古琴副教授、美国「纽约琴社」创社社长。现任「中华古琴学会」会长、「台北琴道舘」舘主、「中道琴社」社长。 先生以琴为道,使意气精神通达其所,天人合一以进中道。使用传统丝弦演奏,用指外圆内方,以苍劲淳雅、古澹高远、山林逸气为宗。先生除承袭传统琴风之外并自行研究早期琴谱,如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及宋、明时代琴曲,进行传统打谱,与创新编曲,及琴歌演唱研究。先生收藏唐宋以来多床古琴,并以古为鉴,斲制琴器名为「中道琴」。来往于中国大陆、美国及世界各地进行教学、讲座及演奏。并着有论文及琴谱《幽兰微见》、《琴学讲义》、《中道琴谱─指法卷》、《中道琴谱─琴曲卷》、《琴画》等书。出版《逍遥游》、《南风旅程》、《清明》、《沉吟》、《至善》、《风雅》等音乐专辑作品。并曾获颁「金鼎奖」最佳作曲、编曲奖。 琴器介绍: 中道琴 袁中平先生谨依传统古法精制密斲。孙枝准量,徽轸发彩。形体宽博爽健,材古质坚透润,造型简约,曲线优美。虽为新斲,出声高古。历久愈清奇古润,净匀透芳。漆艺精炼考究,工序考究完备。色泽隐敛透润,涵光彩照。手感深浅恰当,运指无滞。散、泛、按三声相和,上、中、下三准均衡,音色和谐寓润于苍穹,有穿神之魄,体清而心远。琴身背面刻有「中道」印记,以资证明。 清明丝弦 「中道琴」使用之琴弦为「清明丝弦」。 自清以降制弦式微,造弦之法多有失传,近半世纪琴弦更多以钢弦替代,八音中之丝声或亡,坊间或有丝弦出现于世,优劣混杂,价高难寻。 为恢复传统华夏元音,承先启后,发扬琴道,袁中平先生寻觅到目前丝质之至纯至优者,结合前人制作之经验,以传统工序多次严格试作研究,终达到目前至佳至善之质量。无论其散、泛、按、走等音,均通透紧润,实远清明,手感舒适,运行无碍,如手下无弦之感。琴友间赞此为真冰弦者哉!弦之至高至上为「清明响彻」是以『清明琴弦』为名。 演奏琴器介绍: 「无量」 — 蕉叶式。袁中平先生斲。 袁中平先生以北齐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正体字书写命名「无量」二字,镌刻于背面轸池下方。精选数百年间古杉木为材。通体呈深栗壳色。 「梦止」 — 蕉叶式。袁中平先生监制。 袁中平先生以自作行楷书体字书写命名「梦止」二字,镌刻于背面轸池下方。灵兽汉印「袁中平」三字,镌刻于肩部下方。精选数百年间古杉木为材。通体黑色。 「太一」 — 中平式。袁中平先生斲。 袁中平先生自创此形制。以隶书字体书写命名「太一」二字,镌刻于背面轸池下方。精选数百年间古杉木为材,依「中」字形创制而成。通体呈深栗壳色。
有關風雅 袁中平古琴曲集 (四) :

如果你正在尋找適合的音樂來調整自己的心情,那就上JOOX在線收聽 風雅 袁中平古琴曲集 (四)吧! 由袁中平 一同推出的 風雅 袁中平古琴曲集 (四) 於 2019年4月22日 上架,收錄合共7 首歌曲,每首作品互相配合,造就這張完美的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