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CHUKMO 在低迴與暴烈之間
從去年的《樹窿計劃》音樂實驗開始,再到今年盛夏的《wow and flutter THE WEEKEND》音樂節,然後就是《Clockenflap 2017》那恍如「回春」的演出,觸執毛CHOCHUKMO這一年多以來的每一個演出都是驚喜。就如結他手Mike所言,創作人在創作過程中最有趣、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發掘無限的新鮮感與可能性的一種實驗精神。那情形就有如「蠱惑的槍」,永遠「估佢唔到」。是以2017年底,就再衍生了又一次「估佢唔到」的《CHOCHUKMO 5+2 STUDIO LIVE SESSION》(下稱《5+2》),讓大家可以看到又一個不一樣的live演出,不一樣的觸執毛。

MAKING OF - CHOCHUKMO 5+2 STUDIO LIVE SESSION

電子薰陶
2017年11月28日,觸執毛拉攏了兩位獨立音樂圈的「老手」 ─ SENSI LION鼓手Steffunn(勳)及ANWIYCTI陣中的低音結他手Edward Chiu(權),於清水灣片廠以「5+2」的陣容進行了一場無論對樂手本身抑或觀眾而言,都稱得上顛覆傳統又滿具衝擊性的Live演出。首先,「5+2」開宗明義就是觸執毛五位成員加上勳及權兩位樂手的一個音樂實驗project。不過其實這個陣容又已非首次作公開演出,對上一次正式以這七人陣形現身的,正是《wow and flutter》。「完成了去年的《樹窿計劃》後,其實我們都萌生了進一步去涉獵更多不同形式的Performing Arts特性之創作念頭。但我們又覺得再做一個《樹窿》已沒甚意義,所以到《wow and flutter》的演出前,我們就想做一些之前未做過的東西。」Mike說。而這個七人組合的誕生,原來又可以數到由The XX這隊英國倫敦樂隊開始。
「在今年《wow and flutter》舉行之前,我跟Mike提到想在wow and flutter做些不一樣的演出,當初音樂上的起點是談到The XX,後來又再延伸到找回更多我們年輕時所喜愛的音樂來聽來研究,例如法國電子樂團AIR。那些都是相對比較具有簡約意味的電子音樂。」主音Jan說起七人形態的源起。對的,由上次在《wow and flutter》的演出到這次在《5+2》當中,其實都可以找到不少受到AIR於《Walkie Talkie》、《Pocket Symphony》時期之薰陶而來的聲音質感。

Mike再補充說:「因為那次演出主要是想要做到有別於我們以往在音樂上那種大上大落又大癲大肺的個性,加入勳及權其實都跟這個理念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在意圖去探索更多的可能及特性。當脫離了我們慣常的音樂模式後,我們還可以做到甚麼樣的東西來?朝著這個念頭走,慢慢就演變成做了很多我們本身都不搞懂的東西,卻又漸漸建立起這個音樂及陣容上的設定。而延續到今次《5+2》,彷彿大家都是在挑戰自己的極限,例如Lester跟輝都要彈奏、處理較多的聲音,也是一種突破自己comfort zone的挑戰,每個成員都是在尋找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就這樣,我們看見結他手Mike全然放下結他專注於鍵琴及不少電子聲效,「在這方面我也要多謝蔡德才,我也曾向他請教過不少在電子音樂方面的技術、執行等等技巧,成就了我這樣的一個setting。」其實除了之前提到的The XX、AIR等Downtempo、低調電音團隊的影響外,《5+2》中還有vocoder、各種Synthesizer的運用,都體現了這次的電音取向。筆者尤其喜愛由有力澎湃的電鼓節奏配上Funky結他Riff作引子,再推展到充滿張力的chorus的〈Run Run Run〉,完美作了一次電幻搖滾的示範。

音樂與藝術形式的探索實驗
雖然音樂編排上所呈現出的面貌其實是源自8月於《wow and flutter》的演出,但從整體而言,《5+2》無論在形式、場地與呈現出來的模式都有別於過往觸執毛的演出,甚至絕對可以說是本地表演形式所罕見的。首先這其實是一場主要作線上直播的演出,只有少量的現場觀眾在目擊整個Live session之誕生過程。另外,場地則是一個較少會用來做Live Music表演,整個空間感亦有別於一般音樂表演場地的片廠。至於拍攝手法,也是配合「5+2」概念而來的一次顛覆性實驗 ─ 以7個鏡頭去分別捕捉7個樂手的演出,意圖呈現出7種不同的面向、角度。Mike解釋:「有別於平常的Live實況記錄,今次用多角度拍攝,手法其實有點像拍MV,但礙於是直播,所有鏡頭是一take過,演出不能停下重複再做。再加上這次的燈光配置也不是平日演唱會那種很奪目繽紛的狀態,而是較moody,電影感較強的。」是以在今次製作團隊的名單裡還可找到一些錄像、電影圈子的創作人名字,包括樂隊的好朋友Rain負責導演崗位,也有電影導演黃進的支持及參與。Mike續說:「整體看來,這就好像是把電影及音樂會兩個媒介融合,是意圖去blend一個不同的感覺。而且今次主角其實不是我們七個人,而是整個Show的演出,包括攝製的工作人員,所以你會見到拍攝團隊都可以入鏡,不像以往般要避開幕後的工作人員,他們既是一份子,又何需避?」


就如樂隊成員所言,一種物質去到不同的容器就可以得出相應的形狀,而相類似的音樂編排放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場地,再以不同的拍攝、表現手法去呈現,所得出的,又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5+2》所帶出的,就是一種低調卻滿具張力的氛圍,更接近一種音樂劇場的模式,可說是觸執毛繼《樹窿計劃》之後,另一次在音樂與藝術形式層面上作出探索的小小實驗。
騷動不安的叛逆到低迴沉澱
如果說《樹窿》是觸執毛跟自己及樂迷的一次心靈對話,從而得出了一個進化,《5+2》則是一個已經超出線性發展的小革命小實驗。JAN:「由《樹窿》說起的話,我們就彷彿是從一個圓心出發,完成了,返回圓心再出發。今次則走向了另一個方向,而不是純粹的直線行駛,不是單單的『進化』,也可以說,這是我們現在創作時其中一個主要的思維、理念。」的確,由《樹窿》開始,觸執毛的每個演出都教人感到驚喜:《樹窿》結合著一點劇場、多媒體元素而來,音樂編排上也由每首歌的大起大落,延伸到成為一整個演出的情緒起伏;《wow and flutter》裡把所有作品都改頭換面,跳入了一個低迴的氛圍;《Clockenflap 2017》的演出又找回了十年前那騷動不安的叛逆青春感覺;《5+2》就以濃濃的電影、劇場感包圍低調的音樂取向。難怪連成員也說這幾次的演出是一次學習調整情緒的過程,鼓手傑對此就有頗深的體會:「雖說我們的作品總充滿了不同的情緒,但始終都是比較『爆』的,但玩過《樹窿》跟《wow and flutter》才明白那原來又可以是另一種境界及情緒,不過再到《Clockenflap》時又返到了那個『爆』的狀態,這一年來都這樣的在不斷調整自己玩音樂的態度及情緒。但從另一角度看,玩過這兩個較為calm的演出後,其實或多或少會啟發到我們之後的創作方向,例如會不會是從感覺出發而不再著重類型?這也是讓我們探索的其中一環。」


5+2

從前的觸執毛比較少跟人合作,但近年開始見到樂隊多了跟不同的單位結合演出,有時甚至是本來看似跟他們風馬牛不相及的單位,如許志安。「我們覺得合作最難得的地方是和而不同,大家各自做自己最擅長的東西,去blend出另一種東西來,而不是去刻意變成對方。」就如今次找來勳及權去演出,拼合出來讓大家看到的,也確實是一個全新面貌的音樂組合,是一種音樂火花,誰也沒有搶去誰的風頭,這大概也是合作過程中最珍貴的。在《5+2》負責結他及電子合成器等部分的權也認同這個說法,「由跟他們合作開始,我從沒有刻意去把他們定位在固有印象中的風格,反而就像跳進了另一個mode,成為一個全新的project。」

至於另一位活躍於本地大小音樂會演出的「老手」勳,都不約而同在這個新的合作中找到另一種對敲撃的體會:「《wow and flutter》的演出可以說是我從來未做過的東西,對我來說是一次很新鮮的形式。平日我當鼓手,是很澎湃,很『齊章』的感覺,但來到這個project,只有Shaker和搖鼓,開始時我真的有點不習慣,覺得自己好像無甚建樹般。但後來我明白了,Percussion跟打鼓不同,那可以理解為一種錦上添花的玩法,放在這個演出上更加可以視為blend出了多一重美麗的聲音質感。」這也是何解我們在《wow and flutter》可以看得出沒有坐在drums set前的勳都玩到很投入很興奮,為的就是那種低調而煽情的音樂起伏所帶來的新鮮感。而這種新鮮感,就被延續至《5+2》之中再加以發酵,修成了最好的效果。Jan為這種新鮮感解話:「觸執毛玩了十年以後,感覺像相同的演員拍了一齣長篇的連續劇一般,在演出上算是形成了一個vibe,而現在則好像是同一班演員要根據另一個劇本拍完全不同的劇集一樣,所以很自然地我們的演繹方法也有了相應的不同,而結合出來的效果也就跟之前大家熟悉的是兩碼子的事。」
《CHOCHUKMO 5+2 STUDIO LIVE SESSION》縱使還未算是甚或石破天驚的創作,但放之於本地的音樂會怎麼都是一個跨界的突破。如Mike所期望,這至少或會成為一個為日後開創Live Session可能性的參考,不單單因為「觸執毛」,而是因為如此的一個製作質素、如此的一個表現手法,是值得讓喜歡觸執毛,喜歡音樂的樂迷所感到驕傲的。

足本重溫《CHOCHUKMO 5+2 STUDIO LIVE SESS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