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雲的專輯郝雲北京

郝雲北京

郝雲2008年1月1日 11 首歌

郝雲北京

從搖滾樂手到職業音樂人,再由網絡平臺到簽約國際廠牌“環球唱片”,這種生活的磨礪和命運的蹉跎,已經注定了郝雲的這張專輯,不可能是血氣方剛的、跟風應景的,很難想像,如果不能在這張唱片裏聽到真誠、樸實、平和、隨意與從容,又能聽出其它什麼東西。 做爲一個曾經的搖滾樂手,郝雲的這張《北京》,還是在很大程度上延襲了他那個時代的時代特色,那就是明顯受到了崔健、“黑豹”爲代表的京係搖滾(而非歐美搖滾)的影響,無論是作曲習慣、演唱習慣,甚至是思維習慣,都繼承了這些領路人的傳統。而這一點,在當時不僅是一種時尚,甚至已經成爲中國搖滾的官方模式,諸如“大頭鞋”、“I★M”,以及早期的“鐵風箏”、“瘦人”,甚至是遠在西安的“飛”這些樂隊,莫不如此,而郝雲生在其中,自然不能免俗。 不過,經歷了時間對當時那些匆促上陣的熱情的洗刷,很明顯,這些旋律在郝雲的手上,又從時尚至老土的歷史變遷中給扭轉了回來,並轉成一種集樸實、樸素、傳統和親切於一體的韻味。像專輯中的《這個城市》、《讓我再摸一摸你的耳朵》和《生日不快樂》等作品,它們擁有的不是現在一流獨立作品那種新穎別緻的抓耳,它們並不驚豔或華彩,它們更像是慢火燉的老湯,強調的是一個漸字,是一種過程,是一真如平凡人生活中那種平平淡淡的真,而這種真自然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韻味頓現。以電影做類比,如果說現在多數的主流專輯,大都是恐怖片、槍戰片,提供給以一種感官的刺激震撼,而一些獨立另類專輯,則更像是文藝片,過於強調戲劇化的態度、結構和形式的話,那麼郝雲的這張《北京》,就像是候孝賢之下的長鏡頭,於幾乎靜止的平靜中,慢慢顯現出生活的重量。所以,這些作品無一例外的,可能無法在第一時間內叫你哭天喊地、欲罷不能,它們的功效還是體現在一而三再三的反覆上的過程中,依然可以叫你寧神靜氣、不覺煩燥上。 整張專輯的曲風運用幾乎可以忽略,而正是這種忽略,也在另一方面增強了樸實的效果。布魯斯、民謠、美國傳統搖滾這些東西,更多的是在爲作品服務,而不是讓音樂爲它們服務。甚至因爲郝雲大實話的創作視角,還讓許多的布魯斯和民謠作品,聽起來更接近這些音樂風格最初的本質,相比之下,即使之前同樣在布魯斯里樸實無華的杭天,還是因爲玩布魯斯的印蹟和知識分子的口吻,會顯得草根的不純粹,以及文藝腔的曖昧。 專輯中的《這個城市》、《太平盛世之小西天》、《鞋》和《生日不快樂》,都是很具代表意義的作品,最原始的接近了郝雲的創作本質。而花活當然也有,不過波薩諾瓦的《海風》顯然和郝雲音樂的憨厚有些系統衝突;《發現目標——行動》的戲劇加後搖效果,雖然表面上聽來新穎,但手法上接近“子曰”,編曲上近似竇唯舊作《高級動物》的聽覺,還是最終無法讓它脫穎。 相反,我對於整張專輯最提不起精神來的,正是被當作主打的《北京 北京》,這倒不是天生對企宣廣告的逆反心理使然,而是郝雲實在不適合擔綱這樣的爲北京代言的角色。在此之前,中國搖滾樂壇有一首很有北京特色的作品,是何勇的《鐘鼓樓》,兩首作品對比之下,高低自然立見分曉。郝雲的《北京 北京》更像是爲了說北京而說北京,其手法依然還是停留在將兒化音和三絃塞進作品裏的初級手段上,音樂過後,北京依然還是那個北京,郝雲依然還是那個郝雲。尤其是以整個北京爲主題的創作視角,更是讓感情的表達顯得支離破碎,無法形成一種具體和可觸的印象,歌迷更是容易在這種宏偉的目標裏,於北京城裏徹底迷了路。而何勇的《鐘鼓樓》,勝就勝在它的創作方式是由點及面的,它是何勇眼中的北京,這個北京是散發着何勇味道的北京,它不是旅遊介紹,而是感情釋放,因此北京也在這首作品中洋溢出了人體的溫度。於是在音樂過後,雖然北京理所應當的還是那個北京,但卻從此多了一種切入它文化的新角度,擁有了一個音樂化的新形象。雖然不能因爲無法駕馭這樣的題材而說郝雲的音樂不夠大氣,但不適合這種空洞的主題是肯定的。而郝雲的音樂之家“家”,更多的還是在他樸實無華的小人物生活裏。
有關郝雲北京 :

郝雲北京 是一張由 郝雲 在 郝雲北京 中展現了他們最好的聲音,這張專輯對歌迷來說無疑是一種享受。立即下載JOOX App,隨時在線收聽郝雲北京 中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