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卓玲的專輯幽浮

幽浮

吳卓玲2015年9月30日 10 首歌

幽浮

《幽浮》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张记述真实生活故事的民谣歌曲集,是一篇篇相互衔接日记,也是一部情节连贯的纪录片。《幽浮》的最初概念形成于2006年冬,那时我已在拉萨生活了一年多后首次回到北京,目的是要把2005年残留在北京的一些家什物件收拾干净,统统寄往拉萨,彻底与这个嘈杂混乱的大都市断绝关系。可是刚到北京应邀去看的一场演出却彻底震撼了我的内心,忽然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要做的事——我重新拾起多年未碰的吉他,回想起那些已变得生疏的旋律。我开始着迷于弹琴,整日沉浸其中。不久就写出了一些简单的曲式和动机。 一日,我给一位在拉萨相识的友人弹奏起一段新编的动机后说:我打算做一张专辑,所有的歌都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首歌都串在一起,就像一部纪录片一样。他赞同说这是一个好主意。我也感觉那会是一个非常有趣也有意义的事情,便开始写一些有关生活中真实故事的歌。我给他弹奏的那个动机后来成了《幽浮》中的第一首歌《It’s Haunting All My Days》,讲述的是那一年冬天我在北京各处朋友家借住,整日乘地铁东奔西跑,面对大城市的人们重压之下忙碌不堪的生活状况的情景。 那一年冬天我还曾借住在一个朋友家的阁楼上,最常干的事情就是坐在阁楼地板弹琴写歌,一直写到深夜,甚至到天亮还兴奋得睡不着觉。《Penthouse Dream》就是在那段时间创作的。一个多月之后,春节临近,我坐火车从北京回故乡成都。旅途中闲来无事便在脑中将一段新鲜的动机构思出大半首歌。 到达成都的当天我就迫不及待地找朋友借到一把吉他,继续在父母家中完成那首新歌。整个春节期间我都住在儿时成长的小屋中,常常能回想起很多琐碎往事。加之以前长期漂泊在外,和父母家人间的亲情日益淡漠,我决定写一首献给父母和儿时往事的歌, 那便是《幽浮》中的第二首歌《Things I Miss》。 在成都的那几个月我过得非常开心,我学会了吹口琴,也买到了声卡和MIDI键盘,开始学习简单的录音和编曲操作。随后春暖花开,有一天我在自己的小屋里尝试着把吉他和口琴搭配在一起,奏出了一个很田园般恬静美好动机。我打算把它写成一首中文歌,因为我意识到讲述自己的真实生活应该用母语更合适。歌词尚未完成,我便启程回了拉萨。 在拉萨我租下的小院中,我开始静下心来埋头创作。新歌的歌词也完成了,我给它取名为《 踩在棉花上》。它讲述的是拉萨的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和若干年前北京的一个醉酒之夜。我在自己的小院中录制了这首歌的小样,并电脑里完成了这首歌的编曲配器。 那之后不久一位在成都相识的拉小提琴的日本女孩Makiho一路旅行到了拉萨,暂住在我的小院中。恰好当时我刚刚写完一首新歌《清晨小雨》,便邀请Makiho为这首歌添加一些小提琴。她在一个阴郁的下午听了几遍小样后就即兴拉了一段,我把它录了下来,并最后用在了《幽浮》之中。 Makiho离开拉萨后我继续在小院中过着清净的生活。先后写了《静谧的夜》,《六月》两首歌。《静谧的夜》讲述的就是那个拉萨小院中的夏夜。为了能体现当时的生活情景,我还在现场采录了院子里电视声,同院好友的聊天声等环境音效。《六月》的曲子事先已经成型了,还没有填歌词。而当时在拉萨工作的诗人朋友高晓涛正好送给我一本他自己的新诗集。我告诉他我想用他的诗写一首歌来回报他,他欣然同意。于是我选取了诗组《六月》中的一段配进曲中。 之后适逢我表弟放暑假,他从北京坐火车到拉萨来找我玩。我们决定一起去徒步墨脱,因为那是我在西藏最后一片未涉足的区域,也是传说中地下世界入口的可能所在。我们花了10天时间乘车,跋涉200多公里,翻越雪山,峡谷,密林⋯⋯终于成功抵达墨脱县城,而且还从县城成功地走了出来。我的两只膝盖却因此严重劳损,人也几近虚脱。回到拉萨后的休养期间,我把那段路上的所见所闻整理成了一首欢快的歌,并用了墨脱附近的一处地名“白马狗熊”为其命名。 墨脱的徒步经历让我回想起一年前也是为了寻找地下世界的入口而远赴阿里神山转山的经历。那一段50多公里的艰难路途给了我切身难忘的体验,我想应该写一首歌以作纪念,于是便把一段沉静悠远的动机编成了《冈仁波切拉》。 那之后不久,我的腿伤已基本恢复。出门玩时遇到了住在拉萨的法国朋友Fabrice和他的咖啡馆实习生Baptiste Paillasson。Baptiste会弹钢琴,在法国还有自己的乐队。我得知后便邀请他为我的歌添加键盘。为此我们还专门去拉萨的琴行里买了一架键盘,搬到我的小院中录音。一个晚上下来,他就为《Things I Miss》和《白马狗熊》完成了钢琴伴奏。 时值秋季,我感到在拉萨的生活已经可以告一段落了,便收拾行装去北京参加首届摩登天空音乐节,同时也将家当全部运回成都。到了北京后就立即见到了老友Edward Burger,非常高兴。Edward和我在北京做了很多年的室友,他也曾在2006年去拉萨探望过我。正巧他离开北京回美国期间我可以住在他的平房小院中,我就在他家里写了《Lovely Song》那首歌纪念这份难得的友情。Edward还为《Penthouse Dream》那首歌添加了打击乐,录音也就在他的平房小院中完成。 到此整个专辑的框架已基本成型,但还需进行前期的录音和制作。经过杨海崧的介绍,2008年3月我在上海录制完“A-Z”的专辑后又去了南京,在杜威的音乐工作室中开始了《幽浮》的前期录音。杜威和南京的诸多好友,如卡比,徐峰和高峰等,都为这张专辑提供的无私的帮助和支持。 2008年5月完成前期录音后我回到成都,遇到了北京的朋友万菲,邀请她为《Lovely Song》添加钢琴伴奏。不料几天之后就发生了汶川地震,所有的事情被迫中断。直到7月一切恢复正常后,专辑的计划才得以继续。我找到了成都的优秀鼓手朋友黄锦,请他为专辑中的四首歌曲录制了爵士鼓,万菲也随后完成了钢琴伴奏。待到一切材料就绪,我又开始学习缩混的技巧,3个月后才完成了大部分歌曲的缩混。10月我又到北京演出,顺便邀请老友曹操协助完成了余下歌曲的缩混。 年底返回成都后,我开始整理那几年间在成都,拉萨,北京和南京各地拍摄和录制的所有有声资料,提取了一部分剪辑成了衔接《幽浮》中每首歌的场景片段。2009年6月,所有的资料又一次被带到北京,在曹操和杨海崧的协助下,终于完成了母带处理。而后在2010年初,树音乐的创始人姜世隆在听到《幽浮》的样带后甚是喜爱,决定将其出版发行。于是在2010年11月,《幽浮》的母带在树音乐的粮录音棚中又经过一次修改调整后最终定稿。 从最初的一个有趣大胆的设想,到今天这张专辑终能出版面世,历时接近五年。这五年中既有最初创作的新鲜热情,也有日后的辛勤劳作,还有更多的执着和坚持。《幽浮》不仅仅记录了那一年间发生在我生活中的故事和感想,也承载了五年间我的磨砺和成长。我更希望的是,它能像一部生动的音乐电影,能让所有听到它的人遐想,欢愉,感叹并回忆起曾经度过的那些纯真浪漫的时光。
有關幽浮 :

對於粉絲來說,幽浮 是一張不容錯過的專輯。它於 2015年9月30日 發行,幽浮 由吳卓玲 等歌手推出。這張專輯包含 10 首歌曲,每一首作品充分表達出其專輯概念。只要上JOOX,你便能立即欣賞幽浮 中的高音質歌曲、歌詞和MV,一同沉浸在美妙的音樂體驗中吧!

default playlist img
Reverie2024年8月15日
default playlist img
Another Shore2022年4月2日
default playlist img
We'll follow the wind2021年11月5日
default playlist img
Gleaming Waves2019年10月25日
default playlist img
Halo2019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