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生的專輯卡拉OK.臺北.我

卡拉OK.臺北.我

張雨生2014年4月25日 13 首歌

卡拉OK.臺北.我

我開始想做這張唱片的時候,野心並不大。在國外行之有年的錄音架構下,來比較本專輯的“劃時代意義”是極爲可笑的,所以我只是用再平常不過的心情,籌備一張不太電子的唱片而已,前人典範多有,何必大驚小怪!可是偏偏越走、越覺得壓力無處不在;越陷進去、越發現其深奧實在令人乍舌;越接近完成、越感受到一股非與衆不同不可的迷思!一些同業認爲在商業機制下,我有夠膽大妄爲,製作助理一再提醒我費用超支的情況,公司內部屢屢投來的迷惘但同情的目光,爲宣傳的切入點傷透腦筋…,然而,狀況與變數終會過去,唯有作品會留下來,那些用心、那些靈光閃動瞬間的驚喜會不斷帶給後繼的人希望! LIVE!卡拉OK?臺北?我專輯名稱怪得很!我聽了男女幼老各種反應,最喜歡錄音師反對的理由—— 太像散文的名字?!分成三段,是大有道理的(本段應公司要求而寫)。就一體成形的概念而言,這些歌曲都是生活的抽樣,真實的或感覺到的,經驗的或夢想能的,獨特的或不停重複的,有一點兒想像大導演羅勃.阿特曼在Short Cuts(真不好意思)中展現的那樣。不在乎你認不認同、喜不喜歡每一首歌,只希望你在一個多小時內,有因爲什麼而想了一想!不然,你還可以玩玩文字拼湊遊戲,比方說,卡拉OK臺北了我——這有點像中南部學子的心聲;我把卡拉OK臺北了——這一句話就比較黑了;我保證臺北卡拉OK——看我,你瞧,慧心一來,巧妙千萬無窮,好玩透了! 在音樂言音樂,專輯的進行與完成之間,這三個名稱正好代表三個不可分割的階段,也隱現音樂的本質。 LIVE!卡拉OK是音樂的初始:我們知道每一張專輯都會有一位叫做製作人的角色,去掉那些浮誇不實的形容詞以後,製作人就會現形成爲一個標準的卡拉OK製造者,專門負責把卡拉OK的帶子做好,然後交給歌手唱。在本專輯中,我簡化了很多較專業較理論的部分,選擇真人來演奏該屬於真人的樂器,所以再加上LIVE的字眼,以示童叟無欺。 臺北是音樂從無到有、變魔術的所在:臺北依然是流行音樂自產自銷的大宗,依然是音樂流行的指標都市,也是唱KTV老是排不到隊的繁華地方。在本專輯中,我與樂手於八十三年四月六日進駐臺北南港飛碟唱片公司C棟倉庫開始編練,在光輝的五四那天開錄於臺北長春路白金錄音室,真比白先勇筆下的臺北人更臺北。(當然,我們不希望只賣臺北啦!) 我音樂的畫龍點睛:卡拉OK沒有人唱,它就永遠是卡拉OK,有人唱了,就可能成爲白金或黃金歌曲,但也是有成爲夜市歌后的可能,所以歌手賦予音樂生命,音樂回饋歌手以質感並大量財富名聲。在本專輯中,我試着用不同種類且落差極大的音樂型態,要求歌者稱職而趨於完美演出。硬式搖滾、節奏藍調、流行抒情的分寸拿捏,民謠風、輕爵士、帶古典的深淺火侯,讓歌者接受大衆嚴格的評分。 剛剛對製作人的描述忘了最重要的一項,那就是,當遊戲進行到這裏,他必須對所有參與的人說——Game Set! ——張雨生 ●評論: 此爲雨生的第二張完全創作專輯,所有歌曲皆雨生自己創作,並以樂團Live方式表現,更締造了臺灣流行音樂界秒數最長的唱片,全專輯共長約73分鐘。然而,由於當時對香港“天王歌手”的狂熱風潮,此張專輯賣得只能以“慘淡”來形容,更因此讓雨生沮喪難過。事實上,這張專輯內每首歌都是耐聽且有深度的歌,取材探討一些社會上的問題,包括《我是多麼想》的受虐兒童、《動物的悲歌》的流浪動物,《永公街的街長》的獨居老人。此外,還有屬於個人感懷與寫給特定對象的歌。《跟得上我吧》普遍被認爲是寫給歌迷的告白。《後知後覺》後來被張惠妹翻唱、《這一年這一夜》由黃舒駿翻唱、《我的心在發燙》由陶晶瑩翻唱、《動物的悲歌》由卜學亮翻唱。雨生過世後,豐華唱片更以現代錄音技術讓原來由雨生獨唱的《我期待》加上陶晶瑩的聲音,成了兩人對唱。
有關卡拉OK.臺北.我 :

對於粉絲來說,卡拉OK.臺北.我 是一張不容錯過的專輯。它於 2014年4月25日 發行,卡拉OK.臺北.我 由張雨生 等歌手推出。這張專輯包含 13 首歌曲,每一首作品充分表達出其專輯概念。只要上JOOX,你便能立即欣賞卡拉OK.臺北.我 中的高音質歌曲、歌詞和MV,一同沉浸在美妙的音樂體驗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