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七的專輯朱七的筆記V 書名號

朱七的筆記V 書名號

朱七2018年12月8日 18 首歌

朱七的筆記V 書名號

很久没听见,这种流行歌。 朱七十年创作,以书入歌。朱七的笔记系列,第五集,《书名号》,时隔六年,终于面世。 金曲制作人王治平,携中国台湾顶尖编曲团队与乐手,美国混音与母带制作,历时两年打造,14首诚意之作。 著名设计师AnnSey赵宏韬、著名摇滚书法家鲁大东、著名插画家阿涩,以书画入专辑,实体唱片美轮美奂,2018年12月8日精装CD发行,2019年春天精装黑胶发行,敬请期待! 本专辑,由孙悟空、诸葛亮、宋江、张生、梁祝、1900、田村卡夫卡、楚门、俞上泉、张果老,联袂推荐。 故事里,有悲喜。给所有,仍在挣扎的人。 《书名号》 人生,不过是个出戏入戏的过程。 短短折子戏,或漫长纪录片;素面朝天,或浓墨重彩;与生俱来,或偶然撞见……身份感、存在感、优越感,剧情不断,角色也就不会断,你和我,就这样不知不觉演了下去。去演一个儿子、一个朋友;去演一个皇帝、一个奴隶;去演一个农夫、一个戏子;去演一个酒鬼,一个琴痴……是那些角色配着剧情,造出的回忆,才构成了"我"吧?除此之外,还能有些什么呢? 读书,是一种角色补充,相比于你我正在经历的剧情,更丰富自由。我们可以轻易进入某一人设,由剧情牵引,去缠绵悱恻,功败垂成,大喜大悲,淋漓尽致。当书本合上时,有些角色就此干净撤离;有些角色,可能会残留体内很久,陪那个真实的你我,继续跌跌撞撞地活着。所以我时常在想,读书,该是一个构建自己的过程吧。 少时羞涩,撒泼不得,便躲在屋里读书。一读几十年,角色重重,获益良多。 这张专辑既然叫《书名号》,自然是我的读书笔记了。 类似主题,其实已有写过。2003年《小丑的笔记》与2007年《童话》都来自相关书籍。我在做完逗号专辑之后,"把自己从歌中抽离"的欲望似乎更浓了,就想去写一张,全部是书里故事的专辑。结果这一写,就写了十年…… 这十年,变化颇大。我做了一件虽然最后认了输仍心存骄傲的事业;出了几张并不需要那么处心积虑的专辑;也在这十年,恋爱结婚买车购房开始了新的生活;我甚至进入了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家互联网企业并学习了那些价值观。就好像,我准备在歌里"回避自己",却在生活中被狠狠加强了角色感,再也无法安安静静当一个旁观者,或悲天悯人,或幸灾乐祸。那十年,竟只能拼尽全力,别无他法。 《书名号》专辑的提纲,一直在电脑和手机里,慢慢被填充修改着。当一首一首歌缓缓成型,在我看来,很像一棵一棵树慢慢长高,而后散叶,开花,结果,落下,最终摆盘端出。我用尽可能自然的状态,去雕琢那些词句与旋律,去加一首歌,或删一首歌。 这张专辑最后确定的十二首歌,除了一头一尾两首充当开题与结语。其余的十首,都来自足够大众的书,三国水浒西游自不必说,村上春树和徐皓峰,想来也早已不属小众了。 小病买唱片,中病看吉他,大病做专辑,这是我的自我相处之道。这十年,因为有了这张专辑的规划,我那一些多余的思考和情绪,便都有处可去,藏在了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里面,一次次治疗了自己。沉淀下来的,是垂死挣扎的孙悟空、田园如梦的诸葛亮、替天行骗的宋江、春心荡漾的张生、作茧自缚的1900、怅然若失的梁山伯、拂袖而去的田村卡夫卡、嬉皮笑脸的楚门、拈花而笑的俞上泉、悠然回首的张果老……创作一事,确然半点做不得假,每每落笔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写出的他们,仍是我自己的一部分;我努力回避的我,仍在歌里面,清清楚楚,隐隐约约。 原来,我才是那面镜子,照世间万物,照书中悲喜,照了自己的,道与路。 是的,道路,本就该是分开来用的两个字。 我们都有自己的人生要过,艰难,平凡,精彩。心中存的是道,脚下走的是路,走过去,便应了剧情,绵延,不绝。这些年,我在这把肉身所承担的角色里,以出戏的姿态入了戏,又以入戏的姿态出了戏,真实、曲折、荒诞。知道吗?人生是有虚实比例的,或七实三虚,或三实七虚。书里的歌里的剧里的,你若是收下了,一部分的虚妄,便随身携带了,剩下的,是自顾自的拿捏把握,分寸尺度,衍生重复…… 所以,我自顾自地念叨着,一场真假掺半的旅程。旅程中,有奋斗、情爱、幻境、禅意,一如人生。只是这一次,我需要你的帮助,我需要听者心中已存的画面,来帮助我,完整这张专辑里的所有歌曲。 来吧,让我们穿上戏服,举手投足,装腔拿调,粉墨登场。以第一人称,再次进入这些再熟悉不过的故事里,重历悲欢。请您从《说书》入戏,由《剧本》出戏,去走一条忽明忽暗的路,一条上天入地的路,一条秋去春来的路。 一张专辑,一世剧本,一条道路。 一壶浊酒,一摞旧书,一场笑谈。 这些年,我真正想写的,或许并不是这些书里,那么那么精彩的故事。 我始终念念不忘的,大约,是你与我的,道,与,路。 给所有,仍在挣扎的人。 (此处略去~~全部歌曲搭配的文章,详情请见实体专辑~~~) 《尾声》 这张专辑,做得很难,也很有意思。 在王治平老师开始制作之前那漫长的十年,我时时有不敢下笔的感觉。写歌如是,编曲如是,撰文亦如是。似乎一下笔,一拨弦,歌曲便就此定型,再也动弹不得。就好像,哪怕你是创作者本人,也不见得有资格对他们肆意改动,胡作非为。 专辑概念始于2007年,至2015年全部词曲框架成型,从最初二十几个选题,终于写出了十二首歌。再历经各种颠倒修改,挪腾裁剪,等到基本确稿,已是2017年末。这几年,小皮常说,2016年的元旦,是他第一次见到我那么胆怯不安的样子,那时,我们正讨论着想要凭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这张专辑的制作。直到2017年王老师答应制作,我才终于安下心来,静静等待。 这该是我这辈子最"浮夸"的一张专辑了吧,往后,可能也没了这样的心力和欲念,去如此"严谨繁复豪华阵容"地做一张音乐作品。音乐本是消遣怡情之物,却被自己层层加了概念、价值、意义……去探讨那些,大多数人已不愿花心思斟酌的命题;去挑战那些,自顾自所谓创作上的野心。"言之有物",大概是这么多年我对于"写歌"的基本要求吧。"词曲能量",或许是这次对自己的额外要求,希望一首歌仅以词曲便能带出剧情、场景、力度,无论后续编曲如何呈现,根骨脉络能一如最初的茁壮。 无论时代如何倾塌,做一张"专辑"而不是"若干歌曲的集合",是这些年我一直很在意的趣味所在。作为一个上世纪的歌迷,特别能体会,一张专辑,若能在概念、创作、曲序、制作、文案、设计、工艺上一体规划,是非常酣畅淋漓的事。这张书名号,虽是故事书,也总括了一个实在晦涩的"道与路"的概念,以多首歌曲铺排出我个人理解的人生道路,并以冗长繁琐的文字重复探讨,以设计工艺与精美插画做视觉呈现。包括,最终的黑胶与CD,是由两份不一样的母带制作的,以此去尊重因介质不同而带来的不同音乐感受。 朋友们偶有提醒,信息量已经太大,听者无法消化,难以传播更别说流行或走红,而我却仍然不知不觉一意孤行搞成了现在这样,想来想去,也只有如此了……希望这次,仍能遵循着张雨生留下的"诚实"与"超越",多多少少又往前迈进了一步。 《书名号》专辑的面世,要感谢的人,其实也不算太多,足够我把他们的名字都一一写在这里: 德高望重又古灵精怪的制作人王治平老师、我唯一认识的酷炫潇洒的编曲老师阿滚、陪我唱完大部分歌曲的创作型偶像配唱老师张与辰、江湖人称单神的重机骑手录音师小单、太靠谱且爱给我试各种麦克风的录音师周翰、温馨舒服的录音室Lights up。 正当红的美男子设计师赵宏韬(我叫他安姐)、优雅低调的漫画家阿涩(我叫他三叔)、著名摇滚中年书法家鲁大东、深情又顽皮谦逊的周深、养生型大家长葛亮亮、亲和温暖的周姐姐与梦响强音、事无巨细的陈晓云姐姐、Sam哥和发行方福茂唱片、帮我校这几万字稿子的徐剑铭大哥。 琴庐乐器风骚董事长卢山、酒中幽默好汉葛磊、默默相帮的赵翔、学大提琴却热爱吉他的键盘手曹宇辉、临时救场的马头琴小胖、帮我起歌曲英文名的李竹弟弟、给了我很多鼓励的陈秀男老师,还有一直远远陪着我的上海市闵行区的李小波先生(小皮),和始终纵容着我任性妄为的妻子。 托大家的福,朱七的笔记,至此第五集,已完整摆在你面前。既然是笔记,自然一如过往,仍是我个人的自言自语,絮絮叨叨。我将借此沉淀一段人生,希望也能为你带来些微触动。 谢谢您的聆听! ⓟ & Ⓒ 2018 朱七(朱鹏) 散问音乐
有關朱七的筆記V 書名號 :

朱七的筆記V 書名號 是一張由 朱七 在 朱七的筆記V 書名號 中展現了他們最好的聲音,這張專輯對歌迷來說無疑是一種享受。立即下載JOOX App,隨時在線收聽朱七的筆記V 書名號 中的歌曲!

default playlist img
他們 朱七的筆記VI2025年3月20日
default playlist img
劇本2018年11月28日
default playlist img
劇本 (Unwritten)2018年11月28日
default playlist img
樓臺 (feat. 周深)2018年11月21日
default playlist img
西行 (Monkey King)2018年11月14日
default playlist img
説書2018年11月7日